美军出动B-2战略轰炸机与核潜艇,对伊朗多个核设施的悍然袭击,又一次让中东本就相当紧张的冲突局势进一步升级。虽然在美军投下航弹后的第一时间,在完全没有毁伤评估的情况下,特朗普就已经在媒体上,迫不及待地宣布了美国又一次“从胜利走向了胜利”。但现实发展的走向,显然不是特朗普的主观意志,所能决定的。
01.美军参战并未改变局势,以色列困境正在加速发酵
美军的轰炸确实给伊朗造成了一定的损失,但是不是真的有效的摧毁了伊朗的核能力,就属于“屁股决定脑袋”的事情了。而问题的关键在于,美国以及他的“共轭父子”以色列,现在面临的最迫在眉睫的困境,真的是伊朗的铀浓缩能力吗?是伊朗未来不知道什么时候,可能会试爆的首个核装置吗?
显然不是,那都是无法确定的未来的事情,即使本轮冲突坚定了伊朗进行核武装的决心,那拥有核武器,也不是一天半天能实现的。而美国人与以色列人,当下面对的最大的威胁以及困境,是伊朗持续不断的,对以色列本土以远程打击形式,进行的全面反击行动。
就在美军B-2轰炸机携带的重磅钻地航弹,落地几小时之后,伊朗再度对以色列进行了数轮弹道导弹,联合远程自杀式无人机的反击行动,再次给以色列造成了不小的损失,宣布完成本轮以伊冲突以来的第20轮打击。而本次伊朗的打击行动中,值得关注的是,有多架自杀式无人机取得了有效命中,而伊朗弹道导弹也有相当数量实现了突防,以及高精度命中。
总结过去一周多伊朗的反击行动,就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:伊朗的远程无人机攻击从开始两三天的几乎全部被拦截,变成了当下的能取得多发命中;伊朗的弹道导弹,也从开头两天的10发左右突防1发,变成了现在的突防率接近50%。背后的原因其实不用猜,就是以色列的拦截资源损耗越发严重,已经濒临枯竭了。
02.美以的最大困难,是物流瘫痪造成的经济冲击
这还只是一周多的消耗之下,可以预见的是越往后去,以色列可用的防空反导系统备弹会越发枯竭,战斗机与武直的出动率也会越发低下。这就注定了对伊朗打击手段的拦截能力,势必会越来越低,伊朗的导弹与无人机发射架生存率也会越来越高,未来伊朗能用更少的消耗,让以色列付出更多的损失。
伊朗的远程打击炸坏的各种设施,给以色列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一方面,更关键的是马士基、地中海航运等国际海运巨头都已经宣布,暂停以色列航线的业务。而其它中小型航运公司,也拒绝继续停靠地中海的海法与阿什杜德港,算上早就因胡塞封锁而破产的红海埃拉特港,以色列的全部对外航线,都已经被切断。
毕竟,万一伊朗导弹落到停泊的船只或者货场上,造成的损失哪个航运企业也不愿意承受。这是一个以色列人无法承受的恶性循环,哪怕是中国这样有着强大经济内循环能力的大国,全部港口与国际铁路口岸停摆数周的代价,也是很难承受的。
交通物流成本的飞涨,以及输入物资的大幅减少,将很快的摧毁以色列的经济。如果以色列以及美国人,不能通过对伊朗打击手段的有效拦截,重新给全球货运市场树立信心,那以色列的经济会实打实的被封锁困死。
就像1918年的德国一样,哪怕是皇帝攻势能打出胜利,那国内买不着面包也实打实的会直接引发崩溃的。以色列当下的体量,那就是拖一天就更危险一天,尤其是在本轮伊以交火之前,以色列的国内状况因长期战争等原因,就已经很不乐观了。
03.特朗普为了宣传赢学而进行的投机,给美以造成了更大困境
哪怕美国人自己,也丝毫不看好以色列当下的困境。比如《华盛顿邮报》就直接刊文指出,以色列的弹药储备,压根就不支持与伊朗之间的冲突长期化,如果不能快速实现停火,那以色列的军事资源很快就会耗尽。
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,以色列的反导弹药储备,实际上只够5天的中高强度消耗,而当下伊朗拥有的中导发射架以及备弹数量,都远远超出预期。即使经过了消耗之后,剩余数量应当依然有数千发。
考虑到伊朗茫茫多的无人机装备,在以色列防空弹药枯竭后也开始有效突防,伊朗对以色列的成规模打击,应当还能维持至少数周时间。在伊朗短期内停止对以色列打击,几乎已经不可能的情况下,美军下一步要怎么办,自然就很值得去注意了。美国要不选择在经济上,要不选择在防空反导能力上,对以色列进行兜底,才能避免事态进一步发展向更不利的方向。
经济上兜底,那以美国当下的经济与财政情况,显然是无法兜底的,更不要说伊朗还有打击英特尔以色列分部,这样的直接打击美国金融市场的手段。而军事上兜底,通过为以色列防空反导打伞,来恢复以色列的物流能力,那美军当下的弹药储备,就要很经受考验了。
要帮助以色列有效拦截伊朗中导,那美军的萨德导弹,差不多每3天就要消耗美国两年的产能。伊朗的反击持续半个月,就能耗尽美军的萨德库存,让美军未来在亚太面对解放军东风时,变成无弹可打了。
对特朗普来说,宣传上的作战打完了,但现实里的作战形势,毫无疑问的进一步困难起来。美军在中东面临的困境,并没有随着特朗普的投机行动而减小,反而进一步的增大了。
大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