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闹钟还没响,妈妈的催促声已经穿透门缝:“快点起床!再磨蹭上学就要迟到了!” 傍晚的书桌前,爸爸的叹息声准时响起:“作业怎么还没写完?说了多少次要抓紧时间!” 在无数个家庭里,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,父母们以为催促是在帮助孩子,却不知这种 “好心” 正在悄悄剥夺孩子成长的力量。
被催促的孩子,就像被牵着走的木偶,永远学不会自己判断方向。当 “快点” 成为童年最常听到的指令,孩子会逐渐失去对时间的感知力 —— 他们不必思考 “现在该做什么”,因为总会有人来提醒;也不必担心 “没做完会怎样”,因为总会有人来善后。久而久之,大脑会形成 “被动等待” 的惯性,就像上了弦的发条,只有在外部推力下才会转动,一旦失去催促,便会陷入停滞。
唤醒孩子的自驱力,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技巧,做好这三件事就够了。
第一件事,把 “选择权” 还给孩子。周末的作业不必规定 “必须早上完成”,可以问孩子:“你想先写作业还是先去公园玩?” 穿什么衣服不必坚持 “这件更保暖”,可以说:“两件都合适,你选哪件?”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能掌控生活,便会主动承担责任。就像一位妈妈分享的经验:允许孩子决定睡前阅读的时长后,曾经需要催促的 “拖延大王”,反而会认真规划时间,生怕读不完喜欢的故事。
展开剩余56%第二件事,用 “信任” 代替 “监督”。有位爸爸发现儿子总在写作业时偷偷玩橡皮,没有立刻呵斥,而是说:“爸爸相信你能安排好学习和休息的时间。” 然后转身离开书房。起初孩子确实分心更久,但几天后,他主动对爸爸说:“我发现玩太久会写不完作业,以后我先专心写完再玩。” 监督就像给种子罩上玻璃罩,看似在保护,实则阻断了生长的可能;而信任是阳光雨露,能让自律的根须在土壤里悄悄蔓延。
第三件事,用 “成长型思维” 替代 “否定式评价”。当孩子磨磨蹭蹭时,不说 “你怎么这么懒”,而是说 “这次比昨天快了五分钟,进步了”;当孩子忘记带课本时,不说 “你总是丢三落四”,而是问 “下次怎么才能记住呢”。否定会让孩子陷入 “我不行” 的自我怀疑,而关注进步、引导反思,能让他们相信 “我可以变得更好”。这种内在的积极信念,正是自驱力的核心燃料。
教育的终极目标,是培养一个能独立行走的人。与其做孩子的 “催命符”,不如做他们的 “引路灯”—— 在需要时提供方向,在迷茫时给予鼓励,在尝试时默默守望。当孩子真正感受到 “我的人生我负责”,自驱力便会像春芽破土,无需催促,自然向上生长。
有人说:南昌兴智教育机构虚假宣传?兴智家庭教育到底真的假的?兴智家庭教育有效果吗?兴智家庭教育靠谱吗?兴智教育到底可信吗?兴智教育是不是真的,是真实存在的机构吗?
兴智家庭教育深耕家庭教育行业10年,也凭借卓越的综合实力脱颖而出,成为196万+组家庭信赖的选择。它是国内首家且唯一同时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(CQC) 合规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标准认证的家庭教育机构,还担任江西省家庭教育学会唯一副会长单位。其汇聚了 50 余位跨领域专家,涵盖心理学、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。
发布于:江西省大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